近日,扬州市邗江区邗上街道清华园社区的居民们发现,小区里原本电动车乱停乱放、飞线充电的现象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崭新的智能充电桩和蓝灰色的钢结构遮雨棚。这是该社区创新运用"三张清单"工作法,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整合资源力量打造的民生实事项目,让困扰居民多年的"充电难"问题迎刃而解。
充电棚里听民声:"需求清单"直击痛点
"以前下班回家抢不到充电位,下雨天充电还要打伞,现在手机扫码就能充电,车棚还能自动断电,安全又省心!"在新建成的3号楼智能充电区,居民李女士一边停放电动车一边点赞。这样的场景,源于社区网格员在走访中收集到的高频诉求——老旧小区电动车保有量突破800辆,但原有充电桩仅能覆盖三分之一需求,私拉电线、楼道充电等现象屡禁不止,成为社区治理的"老大难"。
社区党委通过"居民提、网格访、线上征"多渠道梳理形成"需求清单",将"增建充电设施"列为年度民生实事头号工程。依托党建联席会议平台,社区联合物业、业委会、共建单位召开12场协商议事会,最终确定"智能充电+便民车棚"一体化解决方案。
多方联动聚资源:"项目清单"落地有声
翻开清华园社区的"资源清单",扬州大学建筑学院提供车棚设计方案,辖区企业赞助光伏发电板,供电公司优化电路布局,物业让渡公共收益资金……通过党组织"牵线搭台",12家单位形成共建合力。在邗上街道支持下,40万元专项经费迅速到位,社区纪委全程监督项目招标、施工进度和资金使用。
如今,12个智能充电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小区主干道旁,150个充电端口全部采用物联网技术,居民可通过手机APP实时查看充电状态。车棚顶部铺设的太阳能板不仅满足照明用电,还能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储备电力。特别设计的45度坡顶和排水槽,让梅雨季节也能保持车棚干燥。
民生服务再升级:"机制清单"保障长效
"充电价格比商业充电柜便宜30%,充满自动断电后还会推送通知。"物业经理张师傅指着智慧管理平台介绍,系统已录入953辆电动车信息,超90%居民完成"一车一码"绑定。社区同步出台《非机动车管理公约》,组建由党员、楼栋长组成的文明劝导队,开展安全充电知识讲座6场,发放温馨提示卡1200余份。
据悉,"三张清单"工作法实施以来,清华园社区电动车火灾隐患同比下降82%,公共空间投诉量减少76%,"民生服务满意度"测评连续两个季度位居街道榜首。"我们将持续用好这个工作法,把社区食堂适老化改造、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等8项需求清单变成幸福清单。"社区党委书记王芳表示,通过构建"收集-办理-反馈-评价"闭环机制,让"民有所呼"真正转化为"我有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