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0日
一、厨娘“出圈”:扬州炒饭的现代演绎
在清明假期旅游高峰后,扬州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美食赛事——“扬州厨娘与厨师扬州炒饭比拼”。比赛中,身着淡棕色马甲的“厨娘”团队与大厨同台竞技,以“粒粒分明、金裹银”的炒饭技艺征服评委与观众。这场由扬州市淮扬菜美食文化促进会主办的活动,旨在通过实践提升厨娘技艺,并打造“扬州厨娘”文化名片。
获奖者梁秋霞表示,她的秘诀在于“选料精细、火候精准”,并融入了对“妈妈味道”的回忆:“炒饭要清香,少油腻。”而促进会会长周明祥透露,随着游客对“现场炒制”体验需求的激增,厨娘团队将走向前台,以表演形式展现扬州炒饭的魅力,并讲述其背后的历史典故。
二、千年技艺:从“碎金饭”到世界餐桌
扬州炒饭的历史可追溯至隋朝,原名“碎金饭”,后经明清盐商文化兴盛,演变为融合南北风味的经典美食。清代《随园食单》记载的扬州女点心师“萧美人”,以及明代擅长“寸金董糖”的厨娘,均为其历史注脚。
现代扬州炒饭的制作仍遵循古法:
选材考究:选用仪征籼米,隔夜蒸制以保持米粒筋骨;
配料五行调和:金华火腿、高邮虾仁、扬州青豆等食材暗合阴阳相济的哲学;
工艺精妙:铁锅需烧至青烟初起,以“三翻九转”技法颠炒,确保蛋液与米粒“金裹银”。
扬州大学研究显示,4℃冷藏的米饭直链淀粉回生后抗糊化,配合80℃油温下的美拉德反应,能产生128种芳香物质,揭示了传统技艺的科学密码。
三、文化名片:舌尖上的扬州情怀
扬州炒饭不仅是美食,更承载着城市的文化基因。中国烹饪大师姚庆功评价:“厨娘如瘦西湖船娘,是扬州历史与人文的活态传承者。”游客在品尝时,常感叹“到了扬州不吃炒饭,仿佛辜负了这座城”。
如今,这道美食已走向世界:东京米其林餐厅以清酒创新“菊香炒饭”,巴黎分子料理师将其解构为“味觉云朵”。而在扬州东关街的老店里,掌勺师傅仍用松柴文火焙米,让每一粒饭都“诉说扬州的烟火故事”。
结语
从隋炀帝的御膳到寻常百姓的餐桌,从厨娘赛场的锅铲翻飞到异国餐桌的创意演绎,扬州炒饭以一碗金黄,串联起千年历史与现代活力。它不仅是游子乡愁的载体,更成为扬州递给世界的一张“舌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