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扬州市广陵区汶河街道的党群服务中心内却灯火通明。古琴声悠扬婉转,昆曲唱腔韵味绵长,烘焙教室飘来阵阵香气……近日,广陵区汶河街道联合辖区内12个社区创新推出“青年夜校”公益项目,以65门传统文化与现代技能课程为载体,为年轻人打造了一座“夜间充电站”。自开课以来,已有超1000名青年报名参与,在缓解工作压力、拓展社交圈的同时,重拾对生活的热爱。
课程“破圈”:非遗与潮流碰撞,点亮青年兴趣
“青年夜校”的课程表上,既有古琴、昆曲、扬州评话等非遗文化体验课,也有烘焙、咖啡拉花、短视频剪辑等实用技能培训,还涵盖瑜伽、国画、摄影等兴趣类内容,共计65节课程,几乎覆盖了年轻人“想学却找不到机会”的热门领域。24岁的程序员张先生表示,白天工作节奏快,晚上在夜校学昆曲让他“彻底放松”:“以前刷手机打发时间,现在能和同龄人一起学传统文化,特别有意义!”
选址“出圈”:15分钟学习圈,让教育触手可及
为最大程度便利青年参与,广陵区将夜校教学点精准布局在青年聚集的商圈、社区和文创园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公共文化中心等89个现有场地,构建起“15分钟便携学习圈”。无论是下班后从公司步行10分钟到商圈教学点学烘焙,还是在小区附近的社区中心练习古琴,年轻人均可根据需求自由选择。“家门口就能上课,再也不用纠结通勤时间了!”学员李女士点赞道。
服务“扩圈”:公益属性+社交平台,激活社区活力
所有课程均免费或仅收取材料成本费,师资来自非遗传承人、行业达人和社区志愿者。夜校还通过微信群、小程序搭建互动平台,鼓励学员自发组织课后活动。例如,烘焙课的学员成立了“甜品分享社”,定期举办作品展;古琴爱好者们则筹划起“国风雅集”。汶河街道负责人表示:“夜校不仅是课堂,更是年轻人交流、成长的社区纽带。”
广陵区“青年夜校”的火爆,折射出当代青年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高品质追求。通过盘活公共资源、精准对接需求,这一模式既为传统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也为基层公共服务提供了创新样本。据悉,未来广陵区计划将“夜校”拓展至更多街道,并增设职场技能、心理健康等课程,持续为青年成长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