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会民生>正文

扬州市低空飞行服务中心正式对公众开放服务

时间:2025-07-02作者:纪晓岚阅读:7分类:社会民生

  扬州低空飞行服务中心开放

  6月30日,扬州市低空飞行服务中心正式对公众开放服务,标志着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低空经济领域迈出关键一步。这一举措不仅填补了区域低空管理服务的空白,更以"有人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一体化管理"的创新模式,为飞行爱好者、企业和机构搭建起规范化、智能化的服务平台。

  低空飞行服务的"航空交通指挥塔"

  位于生态科技新城华东航空谷的服务中心,由市交通产业集团所属扬州航空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建设运营,实现了"一个平台管全域"的集约化管理。就像城市道路需要交警指挥一样,该中心相当于低空领域的"空中交警",通过数字化系统实时监控飞行器动态,协调起降空域,避免"空中堵车"现象。其服务范围覆盖无人机物流、航空摄影、应急救援等20余类应用场景,预计每年可处理超10万架次飞行计划申报。

  一体化管理破解"空中乱象"

  针对以往无人机"黑飞"、有人机与无人机空域冲突等问题,中心首创"双轨并行"管理模式:

  有人驾驶航空器服务:为通航公司提供飞行计划审批、气象情报、空域协调等全流程服务,审批时效压缩至传统模式的1/3;

  无人驾驶航空器服务:通过"云端管控平台"自动识别注册无人机身份信息,划定电子围栏,违规飞行将触发系统预警。

  这种"人机共治"的体系,相当于给低空飞行装上了"规则导航系统",既保障安全又提升效率。据测算,系统上线后区域低空事故率可降低65%以上。

  产业链协同的"空中孵化器"

  中心开放首日即吸引8家通航企业签约入驻,形成从飞行服务、设备研发到人才培养的完整生态链。就像智能手机需要应用商店支撑一样,该中心通过三大核心功能培育产业生态:

  标准化服务窗口:提供法规咨询、执照考培等"一站式"服务,市民考取无人机驾照周期从3个月缩短至45天;

  技术验证平台:开放200平方公里试飞空域,企业新产品测试成本降低40%;

  数据共享中心:汇集空域使用、气象环境等大数据,为政府部门规划低空经济带提供决策依据。

  市民参与的"空中共享经济"

  对于普通市民而言,中心开放意味着更安全的低空体验和更丰富的参与机会:

  飞行爱好者:可通过"扬航通"APP一键申报飞行计划,系统自动匹配最近起降点,如同预约网约车般便捷;

  农业从业者:享受补贴价租赁植保无人机,每亩农田喷洒成本从15元降至8元;

  青少年群体:暑期将推出航空科普研学项目,通过VR模拟器体验驾驶乐趣。

  随着长三角低空经济走廊建设的加速,扬州正以"航空+文旅""航空+应急"等特色模式抢占赛道。该中心未来还将接入省级监管平台,实现跨区域空域资源智能调配,让"扬州造"无人机飞向更广阔的天空。这座因运河兴起的城市,正在书写属于低空时代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