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本地聚焦>正文

广陵区车辆违停致拥堵引热议 多部门联合探讨综合治理方案‌

时间:2025-04-23作者:小碗阅读:23分类:本地聚焦

  近日,扬州市广陵区因车辆违停引发的交通拥堵问题成为市民关注焦点。部分主干道及老旧小区周边因违停车辆占道,早晚高峰通行效率大幅下降,甚至影响急救、消防等紧急救援通道。针对这一顽疾,广陵区交警、城管、规划等部门已召开专题会议,拟通过“疏堵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破解难题,相关措施引发社会广泛讨论。

  现状:违停乱象加剧城市“血栓”‌

  广陵区作为扬州老城核心区,商业密集、人口稠密,但受限于道路狭窄、停车资源不足,叠加近年来私家车保有量激增,违停现象日益普遍。市民王女士反映:“解放路、甘泉路一带早晚高峰寸步难行,不少车主直接双排停车,公交车都无法靠站。”此外,部分小区内部道路被违停车辆占据,引发居民不满。东关街道某小区物业负责人表示:“消防通道常年被堵,安全隐患极大,但物业没有执法权,只能反复劝阻。”

  执法困境:罚单治标难治本‌

  尽管广陵区交警部门持续开展违停整治行动,2023年累计查处违停车辆超2.5万次,但部分路段仍陷入“整治—回潮”循环。交警支队负责人坦言:“现有警力难以覆盖全区,且监控设备存在盲区,车主‘打游击’现象普遍。”有市民认为,单纯依靠罚款难以根治问题,“周边写字楼停车费每小时10元,老旧小区停车位缺口超30%,车主违停实属无奈。”

  治理方案:多部门联动“开药方”‌

  为解决这一民生痛点,广陵区正推进跨部门协作治理:

  扩容停车资源‌:规划利用闲置地块建设立体停车场,推动机关单位夜间开放车位,试点“潮汐停车位”;

  优化路网结构‌:对汶河路等拥堵路段实施分时段禁行,增设非机动车专用道;

  科技赋能执法‌:新增150套智能抓拍设备,实现违停自动识别、实时预警;

  强化公共交通‌:加密公交班次,试点社区微循环接驳车,鼓励共享单车规范停放。

  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强调:“需平衡执法刚性与服务柔性,例如设置15分钟临时停车宽容期,方便群众办事。”

  专家建议:长远规划需“软硬兼施”‌

  扬州大学城市规划研究院专家指出,广陵区拥堵本质是“城市快速机动化与基础设施更新滞后的矛盾”,建议借鉴苏州古城“窄马路、密路网”经验,通过“智慧停车平台”整合资源,同时提升公共交通吸引力。市民李先生则呼吁:“治理违停不能只靠部门发力,车主也需自觉,共同维护道路畅通。”

  结语:‌

  广陵区交通拥堵治理已进入“深水区”,如何平衡城市发展与民生需求,考验管理智慧。目前,首批试点措施将于下月在文昌商圈周边启动,效果值得关注。正如网民“扬州老巷”所言:“治堵如治水,堵不如疏,疏不如引。期待古城交通‘脉络’早日畅通。”

47.png

  (注:文中数据及人物身份为模拟新闻场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