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本地聚焦>正文

扬州经济跃升:从千年古城到万亿工业

时间:2025-07-09作者:小雨阅读:106分类:本地聚焦

  扬州经济跃升:从千年古城到万亿工业

  在2025年的盛夏回望,扬州的经济发展轨迹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锦绣画卷——从地区生产总值四年间由6013亿元跃升至78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5.8%,到工业开票销售连跨三个千亿台阶、突破9124亿元,这座千年古城正以“冲刺决胜年”的姿态,将“十四五”规划的蓝图转化为实打实的产业动能。眼下,全市上下锚定“工业开票销售超万亿”的年度目标,如同马拉松选手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每一个经济数据背后都是政企协同的汗水与智慧。

  沿江布局:一条黄金走廊的聚合效应

  翻开扬州的空间发展战略图,“一核三带多组团”的格局尤为醒目。沿江城镇发展带以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铁、沿江高等级公路为动脉,像一条金线串联起市辖区与仪征市的产业明珠,推动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式发展。这种“东西聚合”的布局,不仅让宁镇扬一体化有了实质支撑,更使扬州在长三角经济版图中逐渐从“参与者”升级为“增长极”。而淮扬镇城镇发展轴则依托连淮扬镇铁路,将高邮、宝应等县域经济体纳入协同发展网络,如同为里下河地区装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创新驱动:六大经济场景破壁出圈

  当传统制造业仍在贡献9124亿元工业开票销售的坚实底座时,扬州已悄然开启“新经济方程式”。音乐节与古运河碰撞出夜间经济的火花,研学旅行让瘦西湖变身开放式课堂,县域文体旅融合催生“非遗+体验”新业态——这六大经济领域(音乐、研学、夜间、休闲度假、县域文体旅、旅游商品)的探索,被写入22条具体措施,成为激活消费潜力的“密钥”。正如分管经济的官员所言:“把唐诗里的月光变成灯光经济,把盐商老宅变成文创工坊,才是扬州特色的转型升级。”

  制度破冰:营商环境做减法,市场活力做加法

  在仪征某工业园区,新落户的智能制造企业仅用3天就办妥全部审批手续,这得益于扬州正在推进的“三刀”改革:放宽经营限制的第一刀砍掉冗余审批,优化服务流程的第二刀压缩办理时限,转变执法理念的第三刀用“指导清单”替代“罚款清单”。这种“管理温度”的提升,使得市场主体数量年均增长超15%,印证了“减法”有时比“加法”更能释放乘数效应。

  县域崛起:双星闪耀的城镇化实验

  高邮与宝应构成的“两心”战略,正在改写苏中县域经济格局。高邮通过光伏新能源产业集聚,培育出多个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宝应则依托有机食品加工和教玩具制造,打造出“一镇一品”的特色经济矩阵。这种“强县城+特色镇”的模式,让县域城镇化率五年提升8个百分点,农民人均收入增速连续三年跑赢城镇居民,城乡融合的“扬州方案”逐渐成型。

  站在年中节点展望,扬州的经济答卷已写下诸多亮点:7800亿元GDP总量背后,是先进制造业贡献度提升至46%的质变;9124亿元工业开票销售之外,有六大新经济形态创造的12%消费增量。随着年底万亿工业目标倒计时开启,这座城市正用“空间重构”打破发展天花板,以“制度创新”疏通毛细血管,让“文化IP”转化为产业流量——这或许正是千年商港在现代经济赛道上的独特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