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1日,扬州这座千年古城再次因一道传统美食成为焦点——盐水鹅。这道承载历史记忆与市井烟火的美味,正以独特魅力续写着淮扬饮食文化的新篇章。
历史传承:从唐宋风韵到现代餐桌
扬州食鹅之风可追溯至唐代,诗人姚合笔下“无家不养鹅”的盛景,印证了鹅肉在扬州饮食中的悠久地位。清代,盐水鹅因鲜嫩醇厚的口感成为官府宴客佳肴,更衍生出“乾隆御贡”的民间传说。如今,这道美食早已褪去宫廷光环,化作街头巷尾三轮车上的玻璃橱窗,成为扬州人“剁一胳老鹅”的日常。
匠心工艺:百年卤香铸就舌尖至味
扬州盐水鹅的秘诀始于严选食材。选用体重7.5斤以上的散养白鹅,肉质紧实且油脂丰盈;百年老卤的传承尤为关键,以秘制香料反复熬煮,每日添入新鹅浓缩鲜香,赋予鹅肉“肥而不腻、烂而不散”的特质。传统“冷鹅热卤”的食用方式更显匠心:冷藏鹅肉切片后浇上滚烫卤汁,冷热交融间激发鹅肉鲜嫩与卤香醇厚,令人回味无穷。
文化符号:市井烟火中的乡愁记忆
在扬州,“无鹅不成席”的俗语深入人心。无论是家常便饭、友人相聚,抑或游子归乡,一盘盐水鹅总能唤起最温暖的归属感。据不完全统计,扬州城年均消耗盐水鹅超百万只,街头老鹅摊更被市民戏称为“小区门卫标配”,足见其融入日常的深厚根基。仪征等地更将盐水鹅制作技艺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年老店“三六老鹅”等品牌通过“技术+基地+农户”模式,带动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
产业创新:从本土风味到全国布局
近年,扬州盐水鹅突破地域限制,走向更广阔市场。2025年4月,新疆新源县扬州三花鹅养殖基地迎来7万枚鹅蛋孵化高峰,预计年产值超200万元。这一由扬州援疆工作组推动的项目,将“扬州鹅”品种与新疆林果资源结合,既为当地农户开辟致富新路,也让边疆百姓品尝到地道淮扬风味。
扬州盐水鹅,一道跨越千年的美食,正以传统工艺为根、文化记忆为魂、产业创新为翼,在新时代续写着“一城一味”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