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化名城>正文

2025瘦西湖国风艺术季启幕

时间:2025-07-08作者:百晓生阅读:84分类:文化名城

  2025瘦西湖国风艺术季启幕

  盛夏的瘦西湖,是一幅被时光精心晕染的工笔画卷。荷香浮动处,垂柳轻拂间,2025瘦西湖国风文化艺术季于7月6日晚正式启幕,将这座千年园林的夜色点染成流动的诗篇。这场为期两个月的文化盛宴,如同打开了一本立体的扬州文化百科全书,让传统艺术从典籍中走出,在湖光山色间与当代游人对话。

  国风雅韵:传统艺术的当代焕新

  夜幕下的瘦西湖,水榭戏台传来婉转的昆曲水磨调。今年艺术季特别打造了“园林实景戏剧”概念,将《牡丹亭》的经典桥段搬至五亭桥畔,演员衣袂翻飞时,桥洞倒影恰似天然画框,构成“人在画中演,画随人而动”的奇观。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此类沉浸式演出每日限定两场,需提前三日预约,场场爆满的盛况印证了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的吸引力。

  白日的春波廊则变身为非遗工坊,扬州漆器大师现场演示“点螺”绝技——用0.1毫米的贝壳薄片在漆面上拼出瘦西湖全景,游客可通过显微镜体验这项列入人类非遗的精密工艺。这种“微缩美学”的展示方式,让原本高冷的传统技艺变得可触可感,尤其受到亲子家庭的追捧。

  文化解码:一座城的审美密码

  艺术季特别策划的“扬州八怪数字展”运用全息投影技术,让郑板桥的墨竹从宣纸上“生长”至游客掌心。展览策展人表示:“我们通过科技手段放大了文人画中的笔触细节,比如金农漆书的飞白效果,观众能清晰看到墨汁在宣纸上晕染的刹那动态。”这种对传统美学的显微式解读,恰好满足了文化爱好者深度探究的需求。

  在二十四桥景区,每晚七点准时上演的“月光诗会”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扬州市诗词协会会员身着宋制汉服,带领游客用扬州方言吟诵姜夔《扬州慢》。有参与者感叹:“当‘淮左名都’的平仄韵律与眼前灯火楼台重叠,突然读懂了什么是‘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意境。”

  全龄友好:文化体验的温度设计

  考虑到家庭游客的多元需求,艺术季特别设置了分龄式体验区。老年游客可在鉴真广场参加“慢生活工作坊”,学习通草花制作等低强度非遗项目,现场配备放大镜和防滑垫等适老化设施;青少年则能在“小小盐商”角色扮演游戏中,通过AR技术重现清代盐业贸易场景,在游戏中理解扬州历史上的经济脉络。

  针对文化爱好者的深度需求,主办方与扬州博物馆合作推出“夜访文物”特别企划。在专业讲解员带领下,游客可亲手触摸清代扬州雕版印刷的复刻模板,体验墨汁与宣纸相遇的刹那。这种突破玻璃展柜限制的互动模式,让静态文物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文旅共生:从景点到生活方式

  艺术季的溢出效应正在重塑扬州旅游生态。景区周边民宿推出“国风睡眠套餐”,客房内放置古琴香炉,并提供《扬州画舫录》作为枕边书;东关街的茶社配合推出“文人茶点”,将汪曾祺笔下的烫干丝做成盆景造型。携程旅行数据显示,艺术季开幕首周,扬州文旅套餐预订量同比上涨210%,印证了“文化IP+场景消费”模式的巨大潜力。

  这场国风盛宴将持续至9月初,每周五晚还有限定版“萤火虫放飞仪式”。当万千流萤与星月同辉,当千年文化遇见当代创意,瘦西湖正用最扬州的方式,讲述着永不落幕的中国故事。正如一位游客在留言簿所写:“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在呼吸,让人分不清是走进了历史,还是历史走进了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