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便民信息>正文

扬州阳春面:一碗面里的百年传承与城市温度‌

时间:2025-04-23作者:小雅阅读:23分类:便民信息

  清晨5点,扬州东关街的百年老字号“富春茶社”后厨已热气蒸腾。师傅们揉面、擀面、切条、掸面,动作行云流水,案板上的面团转眼化作根根银丝。这碗看似简单的阳春面,即将以最朴素的姿态唤醒扬州人的一天。

  “阳春白雪”里的市井烟火‌

  阳春面,扬州早茶文化的灵魂之一,因“阳春白雪”得名,寓意清雅而不失烟火气。其历史可追溯至清代,据《扬州画舫录》记载,光绪年间,扬州面馆以“汤清、面韧、葱香、酱鲜”的阳春面风靡市井。如今,这道“光面”仍是当地人早餐桌上的常客,更成为游客打卡的“必选项”。

  “面要‘跳’,汤要‘吊’,葱要‘焦香’,酱油需用扬州三和四美的头抽。”富春茶社第四代传人陈师傅向记者揭秘,“一碗面的功夫全在细节里。”凌晨3点熬制的骨汤,搭配手工压制的碱水面,再淋上一勺秘制猪油,看似无浇头,却将“面、汤、油、葱”的平衡做到极致。

53.png

  老味道的新生机‌

  在扬州,阳春面不仅是食物,更是一张文化名片。2022年,扬州将“阳春面制作技艺”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动老字号与年轻消费群体接轨。

  “90后”创业者李子轩在东关街开设的“阳春面研究所”里,阳春面被玩出了新花样:虾籽酱油冻、松露猪油、有机荞麦面等创新元素吸引年轻人尝鲜。“传统不能丢,但要让年轻人觉得‘这碗面和我有关’。”李子轩说。

  与此同时,老店也在求变。富春茶社推出“阳春面文化体验套餐”,游客可亲手参与制面;冶春茶社则将阳春面搬进直播间,单日销量突破千份。扬州市烹饪行业协会数据显示,目前全市专营或兼营阳春面的餐饮店超800家,年消耗面条逾2000吨。

  一碗面的“城市经济学”‌

  阳春面的“出圈”背后,是扬州深耕“世界美食之都”品牌的缩影。2023年扬州文旅局推出“跟着阳春面逛扬州”主题线路,串联起早茶体验、非遗工坊和运河文化景点。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五一”假期,扬州阳春面相关消费同比增长43%,带动餐饮、住宿、文创等产业增收超2亿元。

  “从一碗面里能看见扬州的精致与包容。”扬州文化学者王振宇评价,“它不靠华丽浇头争宠,却能以纯粹滋味留住人心,这正是扬州文化的气质。”

  后记:面香里的城市温情‌

  傍晚,皮市街的社区面馆“老杨阳春面”依然人头攒动。老板杨建国坚持10年不涨价,5元一碗的面条是环卫工人的免费早餐,也是夜班族的暖心宵夜。“阳春面是扬州人的乡愁,更是这座城市的温度。”他说。

  如今,这碗穿越百年的阳春面,仍在热气氤氲中讲述着扬州的旧时光与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