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本地聚焦>正文

面目全飞

时间:2025-09-15作者:扬州新闻网阅读:35分类:本地聚焦

  【本报独家报道】昨夜,一部名为《面目全飞》的先锋戏剧在梧桐树实验剧场完成了它的首演。这部由青年导演林澈执导、历时三年打磨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结构和极具冲击力的视觉表达,在观众席间掀起持久的热议。剧场内,镁光灯熄灭又亮起,掌声如潮水般一次次涌向舞台,而站在台前的创作者们眼中闪烁的,是艺术探索得以回应的泪光。

  《面目全飞》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线性故事。它通过四个互不相识、却各自背负着“面具”的都市人的平行命运,探讨了现代社会中个体身份认同的困惑与挣扎。剧中角色包括一位终日以微笑示人却内心溃散的客服专员、一位在网络世界拥有百万粉丝却恐惧线下社交的博主、一位用完美履历掩盖童年创伤的投行精英,以及一位在家庭与自我之间撕裂的单身母亲。他们的故事看似独立,却在戏剧高潮处因一场突如其来的城市停电事件产生了交集,最终在黑暗中摘下面具,直面真实的自我。

  “我们活在一个被标签填满的时代。”导演林澈在演出后的交流环节说道,“职业标签、社交标签、家庭标签……这些标签垒成了高墙,而《面目全飞》想做的,是试着凿开一丝缝隙。”为了实现这种表达,剧组大胆采用了多媒体实时投影技术,将演员的面部表情与抽象视觉元素叠加,创造出“面具”剥离的震撼效果。观众看到演员的脸上仿佛有数据流滚动、有裂纹蔓延、有色彩爆炸,这种视觉语言的创新成为整部作品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

  主演之一,饰演客服专员的蒋薇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参演这部戏对她而言是一次心理疗愈。“我曾在便利店遇见一个女孩,她边吃关东煮边对着手机微笑,眼泪却止不住地往下掉。那一刻我理解了什么是《面目全飞》想捕捉的状态。”为了准备角色,整个主演团队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工作坊训练,包括默剧、现代舞和心理情境模拟,以期打破程式化的表演模式。

  该剧的舞台设计同样值得称道。舞台被分割成四个可旋转的菱形空间,分别对应四个主角的生活场景。随着剧情推进,这些空间时而分离、时而碰撞、最终在停电场景中完全融合成一体,象征着个体命运的交织与共鸣。舞台边缘布置的镜面装置则巧妙地将观众的身影偶尔折射进表演区域,模糊了观看与被观看的界限。

  首演场观众反应热烈。从事教育行业的观众王女士表示:“我看到一半就忍不住抓住自己的手腕——那个博主点外卖永远选择‘无需餐具’却从不为环保发声的细节,简直是我的镜像。”而年轻观众小李则对舞台技术印象深刻:“当演员脸上的数字面具碎裂的瞬间,我仿佛听见了自己心里某种东西松动的声音。”

  当然,《面目全飞》的实验性也带来了一些讨论。有评论认为,剧中某些象征手法过于晦涩,多重意象的堆叠有时会分散叙事重心。但绝大多数观众认同,这种挑战常规的勇气正是当代戏剧所需要的突破。

  据制作人透露,该剧将于本周末起开启首轮驻场演出,目前已开售的场次出票率超过七成。剧组同时宣布将推出“面具回收计划”,在剧场大厅设置互动装置,邀请观众写下自己想要卸下的“面具”,投入特制的粉碎机中,成为参与式艺术的一部分。

  在这个人人皆可被算法定义的时代,《面目全飞》像一柄温柔而锋利的手术刀,试图剖开社交表象与内心真实之间的张力。它没有提供廉价的解决方案,却给予了难得的共情时刻——当剧场灯光次第亮起,映照着一张张尚未完全从戏剧情境中抽离的面孔,或许正如剧中那句反复出现的台词所言:“我们终其一生学习的,不是如何戴上更精美的面具,而是能否容忍自己偶尔的赤裸。”

  夜幕深垂,剧场人潮渐散,而关于“面具”与“真实”的对话,才刚刚开始在城市的不同角落延续。

相关文章:

1.勇敢者游戏2(普通话版)2025-09-24

2.回马枪2025-09-24

3.侏罗纪狂鲨2025-09-24

4.前目的地2025-09-24

5.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2025-09-24

6.伟大的巴克·霍华德2025-09-23

7.今年一定要嫁出去2025-09-23

8.一文钱202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