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便民信息>正文

乡村女人

时间:2025-09-13作者:扬州新闻网阅读:36分类:便民信息

  近日,一部名为《乡村女人》的纪录片在多个民间放映活动中悄然流传,没有耀眼的明星阵容,没有大规模的宣传造势,却以其粗粝而真实的影像力量,触动了越来越多观众的心。该片由青年导演林伟耗时三年跟踪拍摄,将镜头对准了中国中部一个普通山村——平岭村中的几位女性,记录下她们在时代变迁中的生存轨迹、情感挣扎与坚韧生命力。

  平岭村地处丘陵地带,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下的多是老人、孩子,以及一些因各种原因无法离开的中年女性。《乡村女人》的故事,便围绕着她们展开。影片的开篇,是晨曦中五十岁的李秀兰扛着锄头走向田地的背影。她的丈夫常年在沿海城市的建筑工地打工,每年春节才回来一次。儿子考上大学后留在了省城,家中只剩下她和一个年迈的婆婆。李秀兰承包了十几亩山地种植果树,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忙完农活还要照顾婆婆的饮食起居。镜头下的她,双手布满老茧,笑容却异常爽朗。她说:“累是累,但看着果树一年年长高,挂果,心里就踏实。他在外头挣钱也不容易,我把这个家守好,他在外头才能安心。”

  与李秀兰的沉稳不同,三十五岁的周晓霞则代表了乡村另一类女性的面孔。她曾和丈夫一同在南方打工,女儿出生后,她选择回到村里,成为了一名留守母亲。周晓霞性格开朗,不甘于仅仅耕种那几亩薄田。她尝试利用村里越来越好的网络条件,学习拍摄短视频,记录乡村生活,销售自家的土特产。影片记录了她从最初对着镜头磕磕绊绊,到后来能熟练介绍产品、与网友互动的过程。过程中有无人问津的挫败,也有第一笔订单达成时的欣喜。她的故事,是数字化浪潮如何一点点渗透并改变传统乡村生活的微观缩影。

  影片中最为沉重的部分,属于六十二岁的王桂芬。她的一生几乎都困在这片山坳里。年轻时听从父母之命嫁人,中年时丈夫因病去世,她独自一人将儿子拉扯大,并倾尽所有为他娶了媳妇。然而,儿子儿媳婚后也选择了外出打工,将她与孙子留在家中。孙子到了上学年龄,被接到县城读书,由儿媳的母亲照看,王桂芬又变成了独居老人。影片用一个长镜头记录了她一天的生活:做饭、吃饭、喂鸡、坐在门槛上望着远处的山发呆。她没有抱怨,只是偶尔会喃喃自语:“都忙,都好就行。”这种近乎沉默的坚韧,折射出无数乡村老人,尤其是老年女性普遍的精神状态。

  导演林伟采用了近乎“零介入”的观察式拍摄手法,大量运用固定长镜头和自然光,使得影片呈现出一种冷静而克制的纪实美学。没有煽情的配乐,没有刻意的提问,摄影机仿佛一个沉默的旁观者,静静记录着这些女性的日常起居、田间劳作、邻里闲聊以及偶尔与远方亲人视频通话时的悲喜瞬间。正是这种“去戏剧化”的真实,赋予了影片直抵人心的力量。观众得以剥离猎奇视角,真正走进她们的情感世界,感受那份混杂着泥土气息的沉重与希望。

  影片的后期制作同样耗时良久。林伟和他的小团队从超过400小时的素材中,精炼出两个多小时成片。过程中,他们不断与被拍摄对象沟通,确保每一处呈现都经得起伦理的拷问和现实的检验。林伟坦言:“我不想消费她们的苦难,更不想给她们贴上任何标签。她们是活生生的人,有烦恼,有快乐,有对未来的期盼,只是她们的生活轨迹恰好落在了乡村。”

  《乡村女人》的价值,不仅在于它为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女性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影像档案,更在于它引发了对“留守”现象背后更为深层社会议题的思考。它超越了简单的同情,促使观众去审视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家庭形态变化、女性多重角色的压力以及乡村精神生活的匮乏与重建可能。有社会学者在观看后评价道:“这部影片没有给出任何答案,但它提出的问题至关重要。它让我们看到,在宏大的经济叙事之下,每一个个体,尤其是这些常常被忽略的乡村女性,她们所承载的重量。”

  目前,《乡村女人》尚未能进入主流商业院线,但通过一些独立影展、文化沙龙和高校巡映,它已经收获了首批观众的高度评价和持续发酵的口碑。许多人表示,看完影片后,脑海中那些关于“农村留守妇女”的模糊概念变得具体而鲜活起来,那是李秀兰劳作的汗水,是周晓霞面对手机屏幕的笑容,也是王桂芬沉默望向远方的眼神。她们的故事,是时代浪潮下中国乡村最真实、最动人的注脚。

相关文章:

1.你好,李焕英2025-09-24

2.国民警卫队2025-09-24

3.勇敢风暴2025-09-24

4.回到荒野2025-09-24

5.四大名捕22025-09-24

6.回阵2025-09-24

7.囚车驶向圣地2025-09-24

8.初恋未满2025-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