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夜雨刚停,莽莽苍苍的群山还笼罩在湿漉漉的雾气里。天刚蒙蒙亮,老唐就已经推着他那辆绑着绿色邮包的摩托车,深一脚浅一脚地陷在村口那段烂泥路里了。引擎发出沉闷的嘶吼,后轮徒劳地空转,溅起的泥点子甩了他一裤腿。他叹了口气,熄了火,用肩膀抵住沉重的车尾,嘴里嘟囔着:“二十年了,这段路,还是老样子。”
这条“老样子”的山路,像一根被岁月磨得发亮的藤蔓,紧紧缠绕在云雾缭绕的南岭腹地,连接着山里山外两个世界。对于双泉镇的村民们来说,这条路,是他们祖祖辈辈的希望与叹息。而老唐,是这弯弯山道上最恒定的移动坐标。
双泉镇,名有双泉,却因路而困。镇子里不是没有宝贝,张老憨家果园里水灵灵的蜜桃,李婶子巧手腌制的腊肉,还有山那边品质极佳的木耳和笋干,都是城里人稀罕的物件。可这些宝贝要想变成现钱,就得经历一番“磨难”。镇上唯一的客车,每天颠簸五六个小时才能到县里,新鲜的果子经不起折腾,常常是“走出去一半,烂掉一半”。生意人嫌路远难行,不愿进来收购,价格被压得极低。年轻人像候鸟一样,过年时飞回来,过完年又迫不及待地飞走,留下的,多是像老唐这样上了年纪,或是拖家带口无法远行的人。山路,弯弯绕绕,仿佛也捆住了小镇发展的手脚。
老唐是镇上的邮递员,这工作他一干就是二十年。他的邮包,曾经装满的是外出打工子女寄回的家书和汇款单,是山外世界的消息。如今,家书变成了偶尔的视频通话,汇款单变成了手机转账,但他的邮包却并没轻松多少——里面开始出现崭新的东西:电商包裹。起初是年轻人给家里买的衣服、零食,后来,渐渐地,也开始有外面寄来的小巧订单,指定要张老憨家的桃子、李婶子的腊货。量不大,却像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漾开了一圈希望的涟漪。
变化的发生,往往始于最微小的躁动。镇里新来的年轻干部小陆,是城里来的大学生。他没事就爱揣个本子,跟着老唐跑山路,听老唐讲哪段路雨季必塌方,哪段路又窄得错不开车。他也蹲在张老憨的果园里,用手机拍下桃子的生长过程;看李婶子制作腊肉,仔细询问每一道工序。晚上,他就在镇委会那间灯光昏暗的办公室里,对着电脑敲敲打打。没人知道他在鼓捣什么,只觉得这个年轻人,有点“不着调”。
直到有一天,小陆带着笔记本电脑,召集了几户有意向的村民,放了一段他自制的视频。视频里,是云雾缭绕的青山,清澈的山泉,挂满枝头的红桃,晶莹剔透的腊肉,还有老唐骑着摩托车在蜿蜒山道上行驶的剪影。小陆给视频取了个名字,就叫《山道弯弯》。他把视频链接发到了几个电商平台和社交网站上。
起初,如石沉大海。但过了几天,老唐发现,送往镇委会的包裹里,开始出现一些奇怪的包装盒和冰袋,小陆解释说,这是用来保鲜邮寄的。又过了半个月,老唐的邮包里,第一次出现了好几份地址来自天南海北、装着桃子和腊肉的快递件。张老憨和李婶子将信将疑地把货物交给老唐时,手都有些颤抖。
第一笔通过电商卖出去的收入到账时,整个双泉镇都小小地轰动了一下。价格,比以往贩子上门收购高了将近一倍!希望,像山间的野草,一旦有了缝隙,便开始顽强地生长。越来越多的人找到小陆,想学习怎么把自家的东西“挂到网上去”。小陆组织起简单的培训,教大家拍照、写产品介绍。老唐也成了大红人,因为他最清楚什么东西怎么包装才经得起山路的颠簸。他那辆旧摩托车,驮着的不再仅仅是信件,更是一份份沉甸甸的期盼。
然而,山道弯弯,考验也接踵而至。七月里,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冲垮了出山必经的一座小桥,路也塌了好几处。正值蜜桃上市的最佳时节,张老憨家树上挂满了透红的桃子,订单也像雪片一样从网上飞来。眼看桃子一天天成熟,路却不知何时能通,张老憨急得嘴上都起了燎泡。那些天,老唐的摩托车也熄了火,他只能背着邮包,踩着泥泞,徒步翻过塌方地段,到山那边有信号的地方打电话,一个一个向买家解释、道歉。
那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但也正是这次打击,让所有人意识到,单靠个人的努力和一条脆弱的土路,梦想走不远。镇里下了决心,要彻底整修这条路。那段时间,挖掘机、压路机的轰鸣声,成了山间最动听的音乐。家家户户出工出力,老唐送完邮件,也会跑去帮把手。汗水混合着泥土,但每个人的眼神都是亮晶晶的。
几个月后,一条平整宽阔的水泥路,像一条灰白色的带子,取代了昔日的泥泞,盘旋在山间。客车的时间缩短了一半,收购的货车可以直接开到田间地头。但更重要的变化是,那条“网络上的路”也更畅通了。镇上成立了统一的农产品合作社,注册了“双泉”品牌,设计了统一的包装。小陆带着几个年轻人,把《山道弯弯》的故事持续讲了下去,他们直播山泉水的甘甜,直播腊肉的传统制作,甚至直播老唐骑着新换的电动三轮车在平坦山路上送快递的场景。
路的尽头,不再是尽头。这一年春节,老唐发现,邮包里打工青年寄回的年货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很多年轻人自己提着大包小包回来了。他们不再只是过客,有人商量着要把老家的房子翻新成民宿,有人想回来承包更大的果园,用新学的技术搞绿色种植。山,还是那座山;道,已非那条道。弯弯的山道,仿佛从束缚的绳索,变成了连接的纽带。
清晨,老唐又出发了。新修的山路在朝阳下泛着光,平稳地在他脚下延伸。他的电动三轮车轻快地行驶着,后车厢里,是发往全国各地的山货,包装箱上,“双泉”两个字格外醒目。山风吹拂着他花白的头发,他望着前方依然蜿蜒却不再艰难的道路,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他知道,这弯弯的山路,这一次,真正通向了远方,通向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