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会民生>正文

寻味贵阳

时间:2025-09-18作者:扬州新闻网阅读:21分类:社会民生

  清晨六点,贵阳城的雾气还未散尽。老城区的一条小巷里,已经飘出了第一锅肠旺面的香气。五十多岁的张师傅站在灶前,手里的长筷熟练地搅动着翻滚的面条,他的动作如同一种日复一日的仪式。这家没有招牌的小店,已经传了三代,而张师傅的故事,只是《寻味贵阳》这部美食纪录片中一个微小的缩影。

  由贵州省文旅厅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联合出品的《寻味贵阳》,自播出以来,悄然掀起了一股关注西南美食的文化热潮。与以往着重于“香辣”标签的饮食节目不同,这部纪录片将镜头更深地探入街头巷尾、田间地头与家庭灶台,试图解开这座山城味道的密码——那不仅仅是舌尖上的刺激,更是一种由地貌、历史、民族与市井生活共同熬煮出的复杂滋味。

  贵阳,作为喀斯特地貌上的城市,被群山环抱,溪流纵横。影片的开篇并未直接切入繁华夜市,而是从高坡上的稻田拍起。镜头跟随一位苗族老人走入梯田,采摘一种独有的野生香料“木姜子”。这种带有柠檬与姜混合气息的果实,是贵阳酸汤鱼灵魂风味的来源。画外音平静地叙述:“山限制了这里的交通,却也慷慨地给予了风味的独特性。”这种从地理环境切入的视角,奠定了全片沉静而深邃的基调。

  片中,食物的制作过程被赋予了近乎哲学般的凝视。制作一碗地道的花溪牛肉粉,从清晨挑选黄牛后腿肉,到用牛骨熬制数小时的清汤,再到手工发酵的酸莲花白,每一个步骤都不紧不慢,充满了对时间的敬畏。导演似乎想通过这些缓慢的镜头告诉观众,贵阳的味道是急不来的,它需要山泉的清甜、微生物的劳作和人的耐心共同作用。

  而《寻味贵阳》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在于它对人情的刻画。影片记录了一位在夜市卖了三十年烤豆腐的周阿姨。她的摊子没有固定位置,但熟客们总能凭着空气中特有的焦香找到她。她一边翻动着方形的豆腐块,一边和客人唠着家常,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谁家又遇到了难处。她的烤架,仿佛一个社区信息的交汇点,食物成了连接人与人情感的媒介。这种充满烟火气的日常叙事,让美食脱离了单纯的感官享受,沉潜为一种温暖的文化记忆。

  此外,影片并未回避现代化带来的变迁。它记录了年轻一代的厨师如何尝试用现代技艺解构传统菜肴,比如将酸汤鱼做成分子料理的形态,或是用西式的摆盘呈现辣子鸡。这种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张力,引发了本地食客的热议,有老饕认为这是对传统的背叛,也有年轻人觉得这是让家乡味道走向更广阔世界的机会。纪录片客观地呈现了这两种声音,揭示了一个正在思考如何传承与发展的动态的贵阳。

  《寻味贵阳》的镜头语言克制而饱满。无论是雨滴落在青岩古镇的石板路上,反射出卤猪脚店铺的温暖灯光,还是深夜豆浆油条摊前,晚归的出租车司机呵出的一口白气,都充满了电影般的质感。它不像是在“介绍”美食,更像是在邀请观众走进一幅流动的生活画卷,去感受味道背后那座城市的呼吸与脉搏。

  最终,这部纪录片达成了一种超越地域的共鸣。它让观众看到,贵阳的味道,是酸与辣的碰撞,是山与水的交融,更是古老传统与现代活力的共生。它告诉我们,每一道地方风味的背后,都站着一群具体的人,他们守护着世代相传的手艺,也坦然面对着时代的浪潮。《寻味贵阳》的成功,或许就在于它用最真诚的方式,守护了这份人间烟火的温度,并让世界看到了一个立体、真实、滋味万千的贵阳。

相关文章:

1.囧人之越挠越痒2025-09-24

2.前路漫漫2025-09-24

3.前度(粤语版)2025-09-24

4.侍神令2025-09-24

5.回路人生2025-09-24

6.四角关系2025-09-24

7.作战2025-09-24

8.你好世界2025-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