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发生在京师国子监内的离奇案件引发朝野震动。这起被称为“顺天府奇案之国子监案”的事件,不仅牵扯到朝廷命官、监生学子,更暴露出科举制度下不为人知的暗流涌动。经过顺天府衙门的全力侦查,案件真相终于水落石出,其曲折程度远超世人想象。
据顺天府尹王大人透露,案件始于今年仲秋八月十五。那日恰逢中秋佳节,国子监内却发生一起失踪事件——一名来自江南的监生李文远在当晚赏月会后莫名消失。起初,同窗以为他回家省亲,直至三日后在其寝舍床下发现大量血迹方才报案。
“此案非同小可。”王大人面色凝重地对记者说道,“国子监乃朝廷育才重地,发生此等事件,圣上尤为关切。”顺天府接到报案后,立即组成专案组进驻国子监。
调查初期,案情扑朔迷离。李文远平日勤勉好学,与同窗相处和睦,似乎并无仇家。然而办案典吏在仔细勘查现场时,在寝舍梁柱缝隙中发现一枚和田玉玉佩,经辨认并非李文远之物。这一线索成为破案的关键突破口。
顺天府的办案人员走访了京城数十家玉器行,最终在琉璃厂的“珍玉阁”获得重要线索。该店掌柜认出这枚玉佩是三个月前国子监司业张大人定制的物件,上面还刻有张氏家徽。这一发现让案情急转直下。
“我们立即传讯了张大人,但他声称玉佩早在两个月前就已遗失。”主办此案的赵捕头回忆道,“当时案情陷入僵局。”
转机出现在对李文远物品的进一步清查中。办案人员在其书箱夹层内发现数封密信,内容涉及科场舞弊。信中暗示有人通过贿赂考官提前获取试题,而李文远似乎掌握了确凿证据。与此同时,顺天府的仵作在重新检验血迹时发现,现场血迹并非一人所留,这一发现彻底改变了侦查方向。
顺天府增派人力,对国子监全体人员进行了细致排查。一个关键目击者提供线索:中秋夜曾见到李文远与人在崇文阁后院密谈。经查证,当晚与李文远见面的是同窗王明德,而王明德的叔父正是今科会试同考官。
“我们立即对王明德进行了问讯。”赵捕头说,“起初他坚称只是与李文远讨论经义,但在证据面前,最终供认了实情。”
原来,李文远偶然发现了以张司业为首的舞弊团伙,该团伙通过向富家子弟出售试题牟取暴利。中秋之夜,李文远约见王明德,希望劝其迷途知返,不料发生争执。扭打中,王明德失手将李文远推倒,致其头部撞上石阶身亡。
惊恐之下,王明德求助于张司业。为掩盖罪行,张司业设计将尸体转移至城外掩埋,并伪造现场。然而天网恢恢,张司业在搬运尸体时不慎被碎瓷片划伤,留下的血迹成为定罪的关键证据。
至此,这起震惊京城的奇案终于告破。张司业、王明德等一干人犯已被收押,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顺天府尹王大人表示,此案虽破,但反映出的科场积弊令人忧心,已上奏朝廷请求整顿科场纪律。
此案的侦破过程可谓跌宕起伏,顺天府办案人员通过细致入微的勘察和逻辑缜密的推理,最终让真相大白于天下。国子监祭酒李大人表示,将以此案为鉴,加强对监生的教育和管理,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目前,朝廷已派出专员对今年会试进行全面复查,以确保科举考试的公正性。这起案件不仅是一桩刑事案,更成为整顿吏治、净化科场风气的契机,其影响必将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