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网友反映在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尤其是沉迷手机游戏后,不仅眼睛疲劳,更出现了身体皮肤干燥、发痒,甚至“越抓越痒”的困扰。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在手游爱好者群体中较为普遍。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又该如何科学应对?记者展开了调查。
从事IT行业的张先生是一名资深手游玩家,每天下班后常会花几小时玩游戏放松。然而最近,他发现自己手臂和背部皮肤越来越干燥,还时常发痒,尤其夜间症状加重。“一开始没太在意,以为只是天气干燥,后来越抓越痒,甚至影响睡眠,这才意识到问题没那么简单。”张先生说。
像张先生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记者从多家皮肤科门诊了解到,近期因皮肤干燥、瘙痒前来就诊的患者有所增加,其中不少人有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的习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李明表示,冬季本就是皮肤问题高发期,加之很多人长时间处于空调或暖气环境中,屏幕辐射和持续低湿度环境加速了皮肤水分流失,从而导致干燥、瘙痒。
“为什么越抓越愈痒?”李明解释,皮肤在受到外界刺激时会释放组胺等物质,引发痒感,而搔抓会进一步刺激皮肤释放更多组胺,形成“越抓越痒”的恶性循环。频繁搔抓还可能损伤皮肤屏障,导致细菌感染、色素沉着甚至慢性皮炎。
那么,如何有效缓解这类皮肤问题?专家建议,首先应避免过度清洁和使用刺激性洗浴产品。不少人以为皮肤痒是因为“不干净”,于是频繁洗澡、使用强碱性皂类,这反而会破坏皮脂膜,加剧水分流失。推荐使用温和的沐浴露,洗澡水温不宜过高,浴后及时涂抹保湿霜锁住水分。
其次,要重视环境湿度调节。冬季室内暖气或空调运行容易导致空气干燥,建议在房间内放置加湿器,将湿度维持在50%左右。在长时间面对屏幕时,应有意识增加眨眼次数,适当使用眼部保湿喷雾,同时注意补充水分,每天饮水量不少于1.5升。
对于已经出现瘙痒症状的患者,可采用“冷敷替代搔抓”的方法。用冷毛巾或冰袋轻敷痒处,能暂时麻痹局部神经、减轻痒感。此外,选择成分简单的保湿产品,如含有神经酰胺、尿素、甘油等保湿剂的医用护肤品,有助于修复皮肤屏障。
值得注意的是,情绪压力也会加重皮肤瘙痒。不少患者反映,在游戏紧张对局或工作压力大时,痒感尤为明显。心理研究表明,焦虑和压力会降低人体的痒感阈值,使人更容易感到痒。因此,学会放松、适当运动、保持良好作息,对改善皮肤状态有积极作用。
如果自行护理后症状仍未缓解,甚至出现红肿、渗液、结痂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这可能不是单纯的干燥,而是湿疹、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等疾病的表现,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外用或口服药物。
另一方面,记者从中国手游网官网了解到,目前多家游戏平台已在用户健康提醒系统中新增了皮肤护理建议。例如,在连续游戏超过一定时长后,界面会弹出提示框,建议用户休息片刻、涂抹护手霜或进行简单的皮肤保湿护理。这一举措得到了不少玩家好评。
事实上,数字生活与身体健康并非对立关系。正如专家所言,科技的进步本应服务于人的生活质量提升。意识到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可能带来的影响,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是现代人需要具备的健康素养。
从保持良好的用电习惯,到科学护理皮肤,每一个细节都是对自己健康的负责。在这个信息触手可及的时代,我们更应学会如何与科技和谐共处,让便捷的数字生活不再以牺牲健康为代价。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是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无论多么沉浸于虚拟世界的精彩,都不应忽视对身体的真实关怀。只有合理规划时间、正确护理皮肤,才能更好地享受科技带来的乐趣。